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全球天然氣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國內天然氣總體需求增速雖然遜于以往,但城市居民、商業用氣等需求仍呈現增長態勢,合理資源配置為天然氣行業智能化改造提出新的要求。
據了解,當前中國天然氣裝備行業,從加工、儲運到應用終端的各環節,不少裝備供應商普遍看好“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強探索其應用技術與 “大數據”智能化管理融合。
此外,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建設也成為國內能源互聯網戰略主要推動力量之一,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和資本的關注。
優化能源配置
“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行業改革之一就是建立市場化的價格體系,階梯氣價政策的出臺標志著燃氣價格開始實質性進入機制改革。
能源互聯網破局
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
“互聯網+”在天然氣行業的應用可以說勢在必行。只有滿足消費市場多樣化的智能應用需求,才有可能實現我國天然氣消費“雙倍增”的目標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氣體協會秘書長洑春干表示,目前我國工業在“互聯網+”智能管理方面的探索才剛起步,廣度深度還不夠,未來推進還有很多瓶頸需要突破。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內天然氣領域投資逐漸升溫。派思股份近日公告,擬通過定增募資約7.3億元主要用于建設LNG工廠、山東和河北兩地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等項目。此前,迪森股份公告擬出資3000萬元,設立專門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平臺公司。而西門子也在今年3月與杭汽輪再度攜手,在中小型燃氣輪機領域進行深化合作,共同開發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