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專家委孫永喜主任、張耀飛副主任專程走訪位于陸家嘴環球金融中心的大成律師事務所,同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專家、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兼職政府法律顧問、上海鋼管行業協會專家委委員,法學博士倪建林律師。就當前中美關稅戰、貿易戰,以及美國貿易政策對未來中美關系走向的可能影響等,請教倪律師鞭辟入里的分析、推演。并就當前鋼鐵(管)企業面對的外貿形勢,需要規避的外貿風險,以及目標市場優化布局等作交流探討。
倪律師結合多年來對中美貿易政策的跟蹤研究和貿易爭端解決操作實務取得的經驗,對中美關稅戰的分析主要圍繞政策影響、企業挑戰及應對策略展開,其核心觀點和策略建議可歸納如下:
一、對關稅戰的主要觀點
1、關稅戰的本質與目的
倪律師表示,美國加征關稅的本質并非解決貿易失衡,而是其國內政治經濟體制深層矛盾的外化表現。
倪律師指出,美國加征關稅的核心目的是通過貿易保護主義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尤其是光伏、機電等敏感行業。并通過“對等關稅”政策進一步施壓中國商品。
他認為,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是經濟手段,更是政治工具,旨在迫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同時掩蓋其國內財政赤字和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2、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沖擊
倪博士認為,關稅戰破壞了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規則,導致全球供應鏈扭曲和產業鏈區域化(如“友岸外包”)。例如,美國對華加征145%關稅后,加工貿易企業面臨保稅料件內銷時的高額稅負和合規風險。
他表示,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貿易順差仍擴大12%,表明關稅戰未能實現美國縮減逆差的目標,反而推高了其國內通脹。
3、對中國企業的“雪上加霜”效應
光伏等行業因頻繁遭遇全球貿易救濟調查(如反傾銷、保障措施),疊加美國關稅,生存壓力加劇。
中小企業因成本上升(如跨境電商小額免稅政策取消)和訂單流失,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二、對美國發起關稅戰的邏輯及解析
1、美國關稅政策的邏輯困境與失效
美國以“貿易逆差”為由發動對華關稅戰,但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4年中美貿易逆差反而擴大12%;貿易額增長至6883億美元,印證關稅未能改變美國結構性貿易失衡。其根源在于美元霸權體系下,美國長期依賴貿易赤字輸出美元、吸收廉價資本,形成“金融收割”閉環,但當前財政赤字(2024年達1.83萬億美元)與國債利息(占財政支出20%)已逼近臨界點,迫使美國政府以關稅作為短期創收工具,卻將90%成本轉嫁給本國消費者。
2、美國“體制病”的癥結與局限
美國精英體制的困境,體現為三重失衡:
財政失衡(軍費與社保開支膨脹)、產業空心化(制造業依賴進口補缺)與政治極化(貿易政策淪為黨爭工具)。特朗普政府設立“對外稅務局”(ERS)等機構,試圖通過單邊關稅重構貿易規則,但機構職能重疊與政策隨意性加劇了Global Supply Chain的動蕩,反噬美國經濟競爭力。彼得森研究所測算,若全面實施60%關稅,美國GDP或萎縮1.5-2%,遠超對華沖擊。
三、應對策略建議
1、企業層面的主動調整
供應鏈重構:建議企業通過“China plus one”策略分散風險,例如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或墨西哥,同時優化單耗管理以降低關稅成本(如申請海關單耗自核資格)。
市場多元化:拓展東盟、南美等新興市場,并利用國內消費升級潛力,推動“內外雙循環”。例如上海企業通過華交會加注“可內銷”標簽,對接國內市場。
2、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強調通過研發投入實現國產替代(如半導體、醫療器械),減少對美技術依賴。例如華為鴻蒙系統、中芯國際芯片產能提升等案例。
推動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例如上海企業轉型研發高端工作服,服務寧德時代等國內客戶。
3、政策與合規工具利用
呼吁企業關注政府政策支持(如減稅降費、出口信用保險),并利用金融工具(期貨、匯率對沖)降低風險。
建議加工貿易企業建立單耗追溯制度,通過IT系統優化和海關AEO認證提升合規能力。
4、國際規則與多邊合作
主張中國應聯合其他國家維護WTO多邊體系,通過RCEP、CPTPP等區域協定對沖美國單邊主義。
在具體行業(如光伏)中積極應訴貿易救濟調查,利用法律手段爭取公平待遇。
四、鋼鐵產業戰略定力與破局之道
2024年,我國鋼材出口前十大目的國中有9個在亞洲,向亞洲出口鋼材7528萬噸,占出口總量的68%。2024年國外對中國鋼鐵產品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達33起,部分將于2025年裁決,對中國鋼材出口有一定影響。
2025年美國對鋼鋁關稅進行政策調整,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征“對等關稅”,將影響全球鋼鐵貿易,部分受影響的國家可能采取措施保護本國產業,從而進一步影響全球鋼鐵貿易環境。
中國通過市場多元化(東盟成最大貿易伙伴)、產業鏈韌性(對美出口占比降至14.7%)及非對稱反制(稀土管制、美債減持)構建了抗壓體系。
倪建林律師強調,中國應對策略已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規則塑造,例如通過RCEP區域合作稀釋美國關稅效應,以數字貿易、綠色產業等新賽道爭奪話語權,形成“技術換市場”的反向制衡。這種系統性布局,正是中國在“規則戰+創新戰”深水區制勝的關鍵。
五、結語
經過深入的交流,三位專家達成一致認識:美國精英體制“生病了”,其“病癥”源于其資本邏輯與霸權慣性,而中國以制度優勢與戰略耐心,正逐步瓦解其關稅武器的效力。
倪律師的分析強調,關稅戰是中美經濟模式差異(如美國消費稅依賴與中國增值稅驅動)的深層沖突,企業需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布局,通過技術、市場和合規三維度構建韌性。其觀點綜合了法律、經濟與政策視角,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系統性應對框架。
倪律師最后指出,中美博弈已從關稅表層延伸至科技、規則與全球治理體系的重構,中國憑借全產業鏈優勢與多邊合作網絡,必將在這場“不冒煙的戰爭”中占據主動。
上海鋼管行業協會專家委
2025年5月12日